第八十八章 适逢其会-《文枭之道》
第(3/3)页
“你打算怎么做,要与他死磕?你知道在大环境下有多少这样的村霸、乡霸、恶霸,你能保证范天喜地倒台,下一个能比他更好”?游牧之冷眉微蹙,压迫式地一问。
秦三代不能理直气壮的说出个“不”字来,正如游牧之所言,水至清则无鱼,官场之道更有它所谓的规则,如秦三代一般的文青在政坛上非有独无偶,但在那一层看不到的规则网上,往往被撞得头破血流。轻则黯然退出充满抱负地政治舞台;重则遭遇群起而攻之,一生清白成有罪之身,获牢狱之灾郁郁而终。
所以,秦唐保证不了去了一个范天喜,上来的能是包拯之流,可看见了,听说了,领教了,他做不到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钱没了可以再赚,心没了如行尸走肉有何区别?
如商人言,游牧之不赞同秦三代地做法,认为愚昧可及;于情可言,他反对不了,辩驳不了,而且就算反对,铁了心吃了秤砣地年轻老总并不所动。他忽然有些理解秦二世这位暴君,为何缕缕谈及起这位三子总是又爱又恨,果真如他所说的蠢得让人心疼。
世上人吃力讨好地比比皆是;吃力不讨好地大有人在,因为妒忌;像秦三代这种无仇无怨只为一个“正”字不计后果,只为讨个说法的,古有愚公,多少人笑他、讥他、讽他……
也许,时间能给秦三代添上一笔,后人究竟如何评判,秦唐没考虑过,更不会计较,人生百年,不过三万多天,用某喜剧演员的一句话说:眼睛一闭一睁,一辈子就过去了,每个人最终都逃不过死亡地命运。
随着年龄增长,他或许明白了不能以对错去衡量彼此之间的关系,每个人的理念不同,许多人清贫地几个世纪,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无可厚非,他对不起别人但对于自己身边的人何尝不是一个英雄式人物,受过他恩惠地人难道不是将秦唐这类文青看做是酸腐之气败坏?
与其说对与错,不如说是对手,道不同不相为谋,在各自的坚持上没有对错,尽管明白了,或是参透了几分玄机,秦三代依然不会退缩,更不会妥协。
有这样一群潜在的对手,适逢其会,人生应该不会寂寞了吧!
第(3/3)页